深圳出发
您好,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!
首页 > 景点介绍 > 清远英德——中国英石之乡
清远英德——中国英石之乡
作者:下雨的喇叭    出游时间:2012-07-03
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
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

  英德,广东省清远市辖市。英德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,是中国红茶之乡,是广东水泥之乡,是广东石灰岩溶洞之乡,是中国英石之乡。

  英德地处珠三角连接内地的交通咽喉地带,一方面紧邻湖南、江西,另一方面与广州、深圳等特大城市相隔不远,总人口111万,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、旅游重镇。它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,培育了“北江风景、英西峰林、仙湖草原峡谷”三条特色旅游热线,打造了“大北江、大峰林、大仙湖、大草原、大峡谷”五大品牌,享有“中国英石之乡”、“中国红茶之乡”、“中国麻竹笋之乡”的美誉。近年来英德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不断攀升。同时,随着近年来英德地区经济持续增长,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,人们出行频率明显增大,城市交通需求量也不断增大。英德素称岭南古邑,又称英州。英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,南距广州138公里(京广铁路英德站与广州站之间的距离),到广州白云机场89公里;北距韶关90公里,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,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。

  英德水路、公路、铁路齐全,通信、信息网络发达。公路方面,南北走向畅通珠海及港澳地区的主干线,东部有京珠高速公路、106国道;中部(市区)有京广铁路、英佛一级公路接京珠高速公路、银英公路接广清高速公路;西部有九龙到“51”路口的一级公路接107国道。东西走向的主干线有省道347线和348线。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汕高速公路将经过英德市区北部。铁路方面,京广铁路经过市区东岸贯穿中部;

  英德市林地总面积22.47万公顷,林木总蓄量619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61.8%,野生动物种类多、分布广。农业形成了优质米、油料、甘蔗、蚕桑、茶叶、蔬菜、水果、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,其中笋竹种植面积达2135公顷。英德是国家茶叶、优质米、甘蔗生产基地,并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(县)之一。2012年04月01日武广高铁英德西站正式开通运营,广州至英德最平票价45元。从英德坐高铁到广州南站仅需37分钟,到深圳北站76分钟,这标志着清远英德正式走入广深城市群的“1小时经济圈”,英德与珠三角地区的“同城效应”将显现无疑。

  境内以变质砂岩、砂砾岩、长石、石英岩、硅质岩为主,地质构造属北江干扰带,经历加里东、华力西—印支、燕山及喜山期构造阶段,发生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。褶皱、断裂及岩浆侵入活动比较突出,地貌上形成冲积平原、河谷平原,岩层走向有北、北东,也有西北走向东南,断层、逆断层随处可见。由于备受各期运动的影响与互相抗衡,构造极端复杂,严格控制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,构成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。尤其是燕山运动时期,英德北缘和南部地区形成的两列花岗岩侵入带,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物;在岩溶区内,由于地下水运动,发育着大量的暗河与地下溶洞。

  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主体从总体来看,英德地貌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——英德盆地。盆地东面以滑水山山脉为界,北面是黄思脑山脉,南面为一群花岗岩和低山、丘陵地区,西面主要是一列呈西北—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。弧形构造明显,岭界排列有序山脉走向以北、北东—南,南西、东—西,西北—东南三向为主。英德地貌格局大致由这3种走向决定,其中,东部岭谷为北东向,西部岭谷为北西向,形成明显的弧形构造。中低山广布,侵蚀强烈境内大部分土地皆为山地,面积274.51万亩,占全市总面积的32.3%,其中海拔500米—800米的低山143万亩,占总面积的16.8%。若把丘陵面积计入,丘陵、山地面积446.82万亩,占总面积的52.5%。河流水源广,出路狭窄,形成易涝的河谷地带境内主要河流的唯一出口,是通过南部低山、丘陵地区的狭窄谷地——浈阳峡(俗称盲仔峡)、大庙峡等峡谷排出。来自集雨面积3.40万多平方公里的水流从狭窄的河道流出,造成易涝的河谷地带。由于河水的堆积作用,境内普遍分布着冲积平原、河流阶地等堆积地貌。

【免责申明】

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:“下雨的喇叭” 分享提供,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、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,或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,或其它任何问题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: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,插画,设计作品,如需使用,请与原作者联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