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大屋(又称“曾氏大屋”,旧称“山下围”或“山厦围”)位于沙田博康邨旁边,邻近狮子山隧道,是区内保存得最好的围村之一,亦是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。围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收容逃难人士,所以被尊称为“曾大屋”。
香港有好几座不同名称的围城,在九龙的林村刚好有座保存最完整、规模也最大的曾大屋。顾名思义,这座城寨式的村落,居住着同是曾姓的族人。这座围城并不是一座展览式的纪念馆,仍有住名居住其中。曾大屋呈长方形,共三进。
屋与屋之间有信道及天井相连;围墙上有排列整齐之枪孔及瞭望孔,围的四角有更楼和炮楼,用以防御外敌入侵。北面的围墙有三个入口,门顶作圆拱形,正中的是正门,直接通往祠堂。祠堂位于最后一进排屋的中央,是举行祭典及仪式的地方。
在大屋前面有一个庭院,从前村民便是在这里簸谷及风干农作物。曾大屋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传统式围村建筑,它位于新界沙田东部狮子山隧道公路旁,原名山下围。因全村居民都姓曾而得名曾大屋。始建于1848年,开村始祖曾贯万与其弟1830年到香港谋生。初期兄弟俩在筲箕湾开打石坊,20年后在沙田东部隔田村购买山地及田亩,兴建城堡式山下围大屋,占地有6500平方米。建筑方式以屋连屋,围成长方形的村寨,这是客家传统围村建造方法。大屋四角建有茶桶耳型雕堡,围墙抵御外敌入侵之用。
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:“棒棒糖女孩” 分享提供,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、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,或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,或其它任何问题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: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,插画,设计作品,如需使用,请与原作者联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