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0日
平生第一次坐飞机。人类科技真是不可思议,轻而易举就把人带到了一万米的高空。透过云层,看到城市化为田字格和格里的火柴盒,山的峰谷、河流的曲线,完整而美丽地呈现。这样的景象并不陌生,只是熟悉的GoogleEarth的live版。不得不再次感叹人类科技的不可思议。
厦门的第一印象,美丽、异域和热。环岛公路平整、干净,两边是密密丛丛的各种热带树,很绿,绿得几乎能滴出水。公路旁边不远就是海。不记得上一次看到海是几年前的事情。再看见大海的感觉真好!
趁着仅有的半日假期,直奔鼓浪屿。很小的一个岛,如果不是这么多商业和这么多游客,应该是个很生活的地方吧。坐着像北京地铁一样拥挤的渡轮到达岛上,已经将近下午4点,直奔钢琴博物馆。都是18**年的名琴好琴。对于懂琴的人,想必是一段奇异之旅吧,每一台琴,都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承载着多少故事、多少情感,多少传奇……好可惜,我一点也看不懂,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座很情调的宅子上。落地窗户很漂亮,地板很舒服,楼梯很艺术,开个家庭舞会应该不错吧。
想必多数游客和我们一样,只是匆匆地到此一游。和多数游客不同,我们决定上到岛的至高点——日光岩。看似很高而已,其实不到半个小时就冲上去了。从这里俯瞰全岛,才能看出鼓浪屿的独特风格——绿树、或尖或圆的红色屋顶、蓝色的海,快艇划出的白色的线,和海对岸高楼林立的厦门城区。海风柔和地吹,吹干了脸上的汗水,也吹散了忙碌的心情。
下山之后趁着暮色逛了一会儿店,离岛去中山路找东西吃。热、累,没什么胃口,只吃了一碗鱼丸汤。特别想喝水,必须是凉的,必须是甜的。买了一杯肯德基的九珍果汁,效用之高超乎想象,喝下之后体力和精神恢复了大半。
7月21日
晚上去了厦大。天很黑,没敢细逛,只是随便晃悠了一小圈。传说中的美丽被夜色掩盖了一大半,只是几座古典华贵的拱形门廊宿舍楼给了我一点点视觉冲击。陌生的地方,熟悉的元素,无忧无虑的少年、T-shirt、牛仔裤、拖鞋、书包、饭盒、球拍、海报……回到校园的感觉真好……
穿过学校,去海边踩了踩沙子淌了淌水。沙子很硬、水很脏,蚊子很坏。但是这种光着脚,面朝大海的感觉,我喜欢……
7月22日,23日(忙,没有出门玩)
7月24日
早上4点30起床,5点出发去海边,一路走天一路亮起来。这边沙滩不错,比起厦大的,很细很干净,就是有点太干净了,没啥可捡的,只有些小贝壳和大贝壳的残片,从沙滩上拔出两个比较完整的长海螺壳,还看到了日出,很happy^_^
7月25日
晚上又去了海边,发现赶海还是晚上的好,水位比早上低很多。可惜没带手电,只好伏在地上很小心地看呀摸呀,又收获了几只海螺壳^_^
策划明天早上南普陀中……连续几天睡眠不足,明天又要早起了。为了玩,忍了,哪能没有代价?这也算一种commitment吧……
7月26日
下午的飞机,又捞到半天假期,五老峰下,南普陀寺。
很匆忙,寺里的很多介绍都没有看,到底也没明白南普陀寺为什么叫南普陀,和浙江的普陀寺有什么关系。果然是闽南名刹,僧人不少,香火也鼎盛。
寺院不大,建筑非常漂亮,和北方的风格很不一样,雕琢繁复,颜色华丽,可惜没来得及好好观赏。回廊和殿墙上的佛经和佛教知识基本上也都跳过了,实在是一种损失。
整个空气中都是香的气味,伴着僧人唱经的声音,的确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。虽然人多,也是香客占了大半,游客占了少半。好像还是南方的信众居多,女人居多,典型的闽南渔民打扮。勤劳纯朴的渔民,身形瘦小枯槁,肤色焦黄,虔诚地挎着香袋,双手合十,围着观音殿一圈又一圈,念念有词,很虔诚,却看不出眼神中有什么期待……她们在祈求什么?为自己?为家人?还是为来生?
拜佛的人各有所求,求财运、求姻缘、求家人平安、学业有成、工作顺利……我也没什么例外。但佛学的道理,据我理解,当求无求之心,无欲之境。寺院墙上有顺治皇帝出家时写的诗,其中的一句好像是:“不如不来亦不去,也无欢喜也无忧”。我曾经很推崇的一种心态,现在似乎离我越来越远,校园中的牵挂、工作的挑战、舞蹈的欢愉……我心有挂碍,所以有恐怖;有欲求,所以有痛苦;却为了期望中的快乐,情愿承受痛苦……我喜欢寺院里的氛围,给我片刻的沉静。但菩萨的眼睛却没有给我答案。他让我自己慢慢寻找……
又看了一眼大海,又看了一眼椰子树,踏上了返京的航班。
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:“风花雪月” 分享提供,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、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,或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,或其它任何问题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: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,插画,设计作品,如需使用,请与原作者联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